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宣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2025 年 5 月 25 日晚,海光信息(科创板上市,代码 688041)与中科曙光(主板上市,代码 603019)宣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合并方式:海光信息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 A 股股东发行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 A 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双方股票自 5 月 26 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 10 个交易日。
双方关系: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持股 6.5 亿股,持股比例为 27.96%。但海光信息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科曙光控股股东为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 16.36%,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合并背景与意义:
政策支持:这是 5 月 16 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体现了政策对科技产业整合的鼓励。
产业协同:海光信息是国内 x86 架构 CPU 和 DCU 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金融、电信等关键领域;中科曙光是国内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承建了全国 80% 的 “东数西算” 核心节点项目。合并后将实现从芯片设计到服务器制造再到算力服务的全链条国产化,形成 “芯片设计 — 高端整机设计 — 算力服务” 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减少外部依赖,增强国产算力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降低成本:海光信息自主研发的芯片将与中科曙光的高性能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平台无缝衔接,可降低 20%-30% 的产业链协作成本,同时提升国产技术方案的定制化能力。
提升竞争力:合并后市值预计超 4000 亿元,跃居全球算力企业前五,有望推动国产 x86 架构成为国际标准替代方案,挑战英伟达在 GPGPU 市场的垄断地位。
潜在风险与挑战:海光信息目前使用的 x86 架构授权将于 2027 年到期,双方需在过渡期内完成自主指令集的研发储备;美国最新出口管制政策对 25% 国产化率的设备实施限制,合并后企业需在供应链管理上保持战略灵活性;本次交易将产生约 280 亿元的商誉,如何通过业绩增长消化估值压力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