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5 日晚,海光信息(科创板上市,代码 688041)与中科曙光(主板上市,代码 603019)宣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合并方式:海光信息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 A 股股东发行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 A 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双方股票自 5 月 26 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 10 个交易日。 双方关系: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持股 6.5 亿股,持股比例为 27.96%。但海光信息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科曙光控股股东为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 16.36%,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合并背景与意义: 政策支持:这是 5 月 16 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体现了政策对科技产业整合的鼓励。 产业协同:海光信息是国内 x86 架构 CPU 和 DCU 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金融、电信等关键领域;中科曙光是国内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承建了全国 80% 的 “东数西算” 核心节点项目。合并后将实现从芯片设计到服务器制造再到算力服务的全链条国产化,形成 “芯片设计 — 高端整机设计 — 算力服务” 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减少外部依赖,增强国产算力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降低成本:海光信息自主研发的芯片将与中科曙光的高性能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平台无缝衔接,可降低 20%-30% 的产业链协作成本,同时提升国产技术方案的定制化能力。 提升竞争力:合并后市值预计超 4000 亿元,跃居全球算力企业前五,有望推动国产 x86 架构成为国际标准替代方案,挑战英伟达在 GPGPU 市场的垄断地位。 潜在风险与挑战:海光信息目前使用的 x86 架构授权将于 2027 年到期,双方需在过渡期内完成自主指令集的研发储备;美国最新出口管制政策对 25% 国产化率的设备实施限制,合并后企业需在供应链管理上保持战略灵活性;本次交易将产生约 280 亿元的商誉,如何通过业绩增长消化估值压力成为关键。
5月19日,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发挥科研平台对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西安市政府印发了《西安市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本措施所指科研平台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陕西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等。 根据《若干措施》,要求到2027年,全市投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达到3个以上,陕西实验室达到5家以上,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600家以上。依托科研平台转化孵化企业100家以上,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0项以上。 《若干措施》提出, 推动科研平台高效建设和多元化投入 •加快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按 “一装置一推进组” 统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支持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筹建陕西实验室,布局市级重点实验室。 •鼓励科研平台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积极争取建设资金,联合企业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建立长周期稳定支持机制。 •鼓励多元化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大企业主体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股权直投和基金投资机制,鼓励市属平台公司参与。 强化科研平台服务产业和开放共享能力 •鼓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用户装置,联合企业建设,建立市场化收费机制,服务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支持依托科研平台建设产业园区,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支持科研平台面向产业开展技术攻关,联合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承担 “揭榜挂帅” 项目并推动成果转化。 •促进科研平台资源向产业开放共享,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构建多层次算力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开放共享平台。 支持科研平台探索建立新型管理机制 •推动科研平台实体化运行,依托平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突破基础科研功能限制,打造多功能创新载体。 •推动科研平台与产业的服务对接,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组织研讨会加强合作交流,健全与投融资机构对接机制,集中推介重大成果。 •加强服务保障,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将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管理,开通绿色通道,做好配套设施建设。